2023年第8期|知识产权制度在统筹发展与安全中的作用以及未来的重点工作

  • 文章来源: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 2023/11/9 14:05:00

2023年第8期(总第29期)

       安全与发展是一体两面,既相辅相成,也相互掣肘,没有创新发展,安全就没有根基;没有安全保障,发展既缺乏牢靠的基础也不会有足够的空间。近几年,随着外部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政学两界在知识产权制度统筹发展与安全这个主题上的讨论颇多,深刻反映出发展与安全已经成为知识产权领域紧迫的时代议题。在知识产权领域,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发展的维护与保障,为国家产业经济安全创造了基础;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推进实施也为我国科技以及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安全条件。
       一、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机理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产权保护“两个最”的论述,完整深刻地揭示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政治属性及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产权制度是国家政治的核心议题,其根本意义在于为劳动创造的价值提供分配依据,并进而为各个社会阶层参与社会劳动分工提供心理预期。这种心理预期越是稳定,越是符合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就越能发挥产权激励投资与创新、促进创业的作用。因此,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拥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必须要有相应的产权制度安排。这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发展实践的客观需求。特别是,当前“创新是第一动力”已经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主题,我国必须将知识产权制度置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位置。通过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为这个时代的投资、创新以及创业活动提供稳定的预期,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以及大规模利用、创造性利用提供清晰的规则,引导全社会力量朝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共同努力,形成驱动科技以及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
       在当前这个大变革、大竞争、大变局时代,安全是相对的,而不可能是绝对的。在合作与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相对收益而不仅仅是绝对收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判断国家间经贸关系、政治关系的准则,同时也成为市场主体在处理合作以及竞争关系问题时的追求目标。企业之间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合作,也没有永远的分化,合作与分化是行为各方在相对收益的计算中形成的结果。长期的竞争优势和较多的相对收益,累积起来就形成了企业和国家发展的安全边界。竞争优势越大、相对收益越多,发展的安全条件就越好。
       近半个世纪以来,知识产权在全球产业分工背景下,对产业链的主导作用、价值链的支配作用、供应链的控制作用,已经深深地植入了企业管理者、国家政策制定者的思维当中。国家和企业对全球合作与竞争策略的选择,都要以本国或者本企业知识产权基本情况为依据。当前美国依仗科技创新发展优势搞“小院高墙”,在芯片产业、通信领域的研发和制造上不断推行“去中国化”,这种以刻意压低他国利益维护本国利益的行为,就是通过提高“相对收益”维护国家和产业安全的具体体现。
       二、未来一段时期知识产权领域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工作重点
       美西方国家相对我国的存量知识产权优势,为他们实施各种刻意打压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安全的行为提供了条件。应对这种打压的核心措施,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夯实产业经济发展基础,提高相对收益水平,维护我国产业经济安全。
       一是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知识产权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理论的贫乏会让我们丧失方向,而制度规则的缺陷则是最大的不安全。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应然状态以及发展路径;另一方面要正确回答,知识产权制度在当代以及未来的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以及与其他产权制度的关系。通过理论体系的构建与传播,为包括专利、商标、版权以及数据产权保护规则的长期演进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完成对全社会力量的动员,并进而在全球范围内的意识形态竞争中获得优势,逐渐累积支撑我国产业经济安全发展的国家软实力。
       二是要严格、高标准执行知识产权法律政策。无论是科技还是产业经济的发展,主体力量都是以企业为核心的市场主体。在国家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快速发展相互交织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市场主体投资创业的信心是不足的,创新发展的后劲也是不足的。稳定的市场预期对于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尤其关键。美国把华为等国内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的打压手段,就是要将华为与其他企业的市场交易和业务开展变得无法预期。这对华为等公司的伤害,比禁止华为产品进入特定国家市场还要大。我国要通过严格执行知识产权法律政策,为国内外的市场主体在我国境内的投资与创新创业提供稳定的预期,以对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伤害。要让全世界的企业家相信,如果在中国遭受了知识产权侵权,是可以获得足够救济的。我国只有具备了吸引全世界投资的能力,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提供稳定法治环境,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有更加充分的安全条件。
       三是要大力培育维护国家安全的公共管理文化。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需要把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效率、维护国家利益深深植入日常工作当中。特别是专利商标审查员,要深刻认识到每一件专利商标的审查授权结论,都有可能意味着一家企业在产业链上的竞争能力大小、市场地位高低和经营利益得失。知识产权的每一项公共管理与服务工作,都很有可能与市场主体的创新效率、与产业的发展安全直接相联。管理部门要吸取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资在我国大量收购国内优质品牌而放弃不用的教训,也要看到在知识产权数据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当下,却没有一家可靠国内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可用的尴尬局面。知识产权审批授权、日常管理的文书体系阻隔了知识产权公务人员与市场一线的联系,但是国家间竞争的紧迫形势以及市场对于效率的追求,迫切需要每一位知识产权公务人员主动肩负起国家责任,躬身入局,主动观察产业中的知识产权竞争状况,从提高国内产业发展效率、提高国家相对收益的角度来思考每一项决策及其执行情况。
       四是要为参与知识产权领域的全球治理投入更多的资源。大国谋势,小国谋利。中国是天然的世界大国,国际规则与国际秩序对中国来说是更加重要的国家利益,更加必要的安全条件。中美之间的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双边、多边经贸关系中形成清晰的规则。当代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协调中的话语权,一方面要靠国家硬实力,要靠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对其他各方实质利益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靠国家软实力,要靠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文化、理论、制度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在我国相对于美西方硬实力仍然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国家软实力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未来几年,我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参与知识产权领域的全球治理投入更多的资源。一是建立对主要国家、国际组织知识产权政策发展演变,开展系统性观察与研究的工作体系;二是建立与主要国家大学、研究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其研究工作提供经费支持;三是大力支持举办全球性的知识产权半官方论坛;四是更加重要的是,进一步强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充分认识到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知识产权理论体系的紧迫性。
       三、小结
       知识产权与国家产业经济安全关系的基本关系是,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制度,因而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性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对国家产业经济发展安全的维护是通过在国际合作与竞争关系中获得更高的相对收益累积起来的。相比于具体的收益,国际规则和秩序对我国是更加重要的安全条件。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安全,需要有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理论和完善的制度予以保障,同时也要落实在每一项知识产权法律政策的严格执行、落实在每一个部门及其每一位公务人员的日常高标准工作中才能得以实现。(供稿:邓仪友)

版权所有: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     电话:010-62083816     传真:010-62083849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2014623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18号